Skip to content

安徽呈坎90小时(一)

Published: at 12:47 AM

素描实习。呈坎一游。

坐车很无聊,还好我做足了准备,昨日特地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。身边的同学都睡着了,我却不困,翻了翻书包,之后选择捧读陈从周老先生的书《看园林的眼》。

阳光和煦,照到我腿上,抵消了空调风吹带给我的小小寒冷,换着姿势读着书,我内心不断称赞陈老文笔果然不一般,心生敬佩。看了大概有40多页吧,有点困了,打哈欠时,总觉得下巴右边脱了臼,生疼。读着书,阳光照射进来,感到暖和,困意顿生,小心地用书扉隔住刚看到的地方,睡去了。

醒来之时,车行于一段隧道之中,片刻时间便出,豁然开朗,只见郁郁葱葱,身心已被包围在群山之中,突然全无倦意,只想踢开大巴士的车门,下去赏一肺新鲜的空气。

一路过去,细心观察景色,见一类细长植株,散生生长,而数量繁多,在高山上形成一副一片密不透风的景象,生黄色小叶,在阳光下一片金光灿灿。疑惑是什么植物,车开近时才发现其枝干圆筒状,节与节间明显,原来是竹子一类。但是其分叉十分规律,与我平时所见竹子很是不同,甚是奇怪。车继续走着,我又开始对山上富有规律种植、形成独特景观的低矮灌木感兴趣了,脑海突然冒出”茶圃”二字,再仔细观察远处,忙忙碌碌的采茶人身影证明了我的猜想。

再过没多久,便出了高速路了,在车窗外看水泥马路和路边的乔灌木,前者滚烫得很,后者带有几丝凉意,车循着带有呈坎的路牌绕着山路。带着些许期待,一丝骚动,万分腹饿,很是想下车了。

12:25,车停了。 车门打开,行李仓门打开。 我们都知道了,到了住处了。

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宿舍住宿条件挺一般的。架子床,上下铺,加上铺在上面的花花绿绿的被褥,小伙伴们倒是没什么怨言,因为架子床围成的中间面积足够大,能供七八人玩游戏了。

一点钟才吃饭,饿得我已经管不上饭菜有多难吃了。所谓八菜一汤,可以大笔一挥,改成八素一荤汤,这才是正确写法。还好班上女生多,吃得少,不然还真填不饱肚子。

午觉睡过,大部队去古城景区里采风。有几位导游带我们这园林院大部队,我记不大不清楚了。只是不喜导游这般神速,匆匆而来,匆匆而去,行走不缓,有负此景,并不能从导游介绍中认识到古城中多少事物。我想也罢,反正这几天还是要在这呆很久的,在速写中慢慢体会罢。

导游走后,我们便分散各自采风去。我又绕进这八卦村,走进这巷那巷,随意走走停停。这里巷道很多,迂回显地广,一不小心还容易迷路。虽说地方不大,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足够丰富:粉墙黛瓦,石砖铺地,潺潺流水,斜阳晚晖,一副意蕴丰富的景象。回去路上,特地绕去看了看村子里溪流由于高差形成的一出跌水,水落石响,暑热感也随之消散。饿了,看了看时间,尚早,但觉劳累,可能是坐车坐得疲倦了,早点回去也好。

晚上吃罢饭,想继续读陈老的书,不曾想事与愿违,宿舍里早已聚集了一波”赌徒” ,热闹非凡,我也很绝望啊。

第二天一早便出发画画了。选一处可看到昨日认为逸趣横生的地点,放下写生椅,开始做速写。老师迷得很,仗着山高皇帝远,根本就不会给我们作任何指导,自顾自游玩去了。

对于速写,是没有什么概念,只能朝着自己感觉正确的方式胡画一番。一开始,还需要把大概轮廓用铅笔勾一勾再上钢笔线条,后来嫌麻烦,也就对着风景直接上钢笔了。这样倒也很快,身边同学一个上午只出了一幅画,我已经两幅半了。那第三幅实在是对不住,画着就感觉雨开始下了起来,怕会下大雨,只好用手机拍下风景,匆匆离去。

下午雨下得很大,一天四幅的任务,只好在宿舍里继续。睡醒后画完了第三副,看了看时间,离饭点不剩一个小时了,下一幅是搞不定了,那这段无聊时间如何处置呢?也好,去看看这村庄的雨景,途中顺便去探访在某处避着雨画着素描的舍友。

雨中,撑着伞,瞎逛。雨不大,看到的景象其实与白天无异,只是人稀得很,快慢全掌握在自己脚下,让我能更加细心看看这里的建筑和装饰。无论这墙以前多么粉白,几百年后的现在其表面到底是斑驳了。导游所讲的人字墙,明代初期徽州建筑的特征,当时认不出,现在看来处处皆是。

从另一出口出村,回头见其八周环山,溪水趟过,更似笔墨丹青,如诗如画。

看手机,唷,快到饭点。吾等俗人,是该动身回去吃饭了 。是该挥一挥裤筒子,不带走一点泥疙瘩。

就先写到这里了,还有好多作业要怼呢。下!次!再!见!


Previous Post
别了,我的大一